您的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健康園地 > 健康科普
【藥食同源】發(fā)汗解表 化濕和中之“香薷”
日期:2024-06-21      浏覽量:       來源: 臨床營養科

圖片1 (複制).jpg



香薷爲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幹燥地上部分。夏季莖葉茂盛、花盛時擇晴天采割,除去雜質,陰幹。以枝嫩、穗多、香氣濃者爲佳。素有“夏月麻黃”之美稱。

香薷性微溫、味辛,歸肺、胃經(jīng)。能(néng)發(fā)汗解表,化濕和中。用于夏月感寒飲冷暑濕感冒,惡寒發(fā)熱,頭痛無汗,腹痛吐瀉,水腫,小便不利等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香薷“世醫治暑病,以香薷飲爲首藥。然暑有乘涼飲冷,緻陽氣爲陰邪所遏,遂病頭痛發(fā)熱惡寒,煩躁口渴,或吐或瀉,或霍亂者,宜用此藥,以發(fā)越陽氣,散水和脾。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,如冬月之用麻黃,氣虛者尤不可多服。”

《本草衍義補遺》記載:香薷“有徹上徹下之功,治水甚捷。肺得之則清化行而熱自下。又大葉香薷治傷暑,利小便。濃煎汁成(chéng)膏,爲丸服之,以治水脹病效。”

《食物本草》記載:香薷“夏月煮飲代茶,可無熱病,調中溫胃。含汁漱口,去臭氣。”

《名醫别錄》記載:香薷“主霍亂,腹痛吐下,散水腫。”

《藥性歌括四百味》記載:香薷“味辛,傷暑便澀,霍亂水腫,除煩解熱。”

《滇南本草》記載:香薷“解表除邪,治中暑頭疼,暑瀉肚腸疼痛,暑熱咳嗽,發(fā)汗,溫胃,和中。”


圖片2 (複制).jpg

香薷漱口茶

香薷15g,加清水1000mL,煮沸去渣取汁放涼,含汁漱口,每天3次。

功效:防暑、除口臭。用以治療夏月胃中濕冷、飲食不化、胃氣上泛導緻的口臭者。治療口臭時含汁漱口即可,不必飲。


圖片3 (複制).jpg

香薷粥

1.香薷15g,大米100g,白糖适量。

2.香薷洗淨,放入鍋中,加清水适量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粥成(chéng)時加入白糖。

功效:發(fā)汗解表,祛暑化濕,利水消腫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,内傷暑濕所緻的暑濕表症,水腫,小便不利等。


圖片4 (複制).jpg

香薷飲《本草綱目》

1.香薷10g,厚樸5g,白扁豆(微炒)5g。

2.3味藥浸泡20分鍾,加清水600ml,大火急煎至200ml。

3.飲用時,須冷服,手足心微微有汗爲最佳。

功效:解暑化濕,和中健脾。用于中暑、發(fā)熱惡寒,無汗,身重體痛,腹痛吐瀉,肢倦少氣乏力,舌淡苔薄白或膩,脈濡等。

香薷古籍驗方

1.治中暑煩渴:香薷60克。上一味,搗羅爲散,每服6克,水一盞,煎服七分,不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聖濟總錄》香薷散)

2.治口臭:香薷一把,以水一鬥煮,取三升,稍稍含之。(《千金要方》)

3.治多發(fā)性疖腫,痱子:鮮香薷适量,搗爛外敷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4.治皮膚瘙癢,陰部濕疹:鮮香薷全草适量。水煎外洗。(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)

 

香薷食用注意事(shì)項

1.香薷雖能(néng)解暑,但性溫辛散,主要是解陰暑,用于畏寒無汗之症候,對(duì)于陽暑症狀發(fā)熱,汗出不惡寒及心煩口渴者不宜。

2.香薷性溫辛散,有耗氣傷陰之弊,氣虛、陰虛、表虛多汗者不宜。


圖片5 (複制).jpg

 

臨床營養科供稿

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

 

/鄭莉 /丁樹根


地址:蕪湖市九華南路430号

咨詢電話:0553-3838500 中藥飲片快遞咨詢電話:0553-5960557

皖ICP備18015081号-1

網站聲明:蕪湖新東方醫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@ 2024

微信公衆号

微信訂閱号

視頻号